大人,得加钱

傲骨铁心

历史军事

乾隆三十七年,北京。
天刚过中午,约摸午时三刻左右,前门外大栅栏有名的韩家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二百七十四章 清官要什么钱?

大人,得加钱 by 傲骨铁心

2023-10-15 17:06

  “其实,收别人银子,我内心是痛苦的,因为我知道他们的银子来的不干净……但不这样做,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痛苦,比如这位宋知府。那小春子你说,是让我一个人痛苦好呢,还是让大伙都痛苦呢?”
  “还是大人一个人痛苦吧。”
  “嗳,对嘛。我一直跟你说钱是好东西,也是真东西,这东西本身是没有错的,要说有错,就是错在不知道怎么花钱。”
  为了让小春子能够理解自己的苦心,贾六说那个宋知府把这些钱贪了会干什么,肯定是带回家供自己一个人享受。
  但他拿了这钱会干什么?
  是要让跟随他的所有人都享受。
  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啊。”
  贾六拿起装在盒中的两枝玉如意,玉质相同,雕工相同,显是大家手笔。
  一枝上面刻着个喜字,一枝上面刻着个庆字。
  价值不菲,拿到市面上卖的话,少说也得三五百两。
  随手拿起那枝喜字玉如意塞在杨遇春手中,“拿去玩吧,还有一枝给你那没出世的大侄。”
  杨遇春问了一声:“是二小姐肚子里的孩子么?”
  “嗯哪。”
  贾六随口应了一声。
  杨遇春点了点头没吭。
  贾六又拍了拍这孩子肩膀,一脸期盼道:“我跟李大人说过了,今年你就参加四川的武举乡试,先考个武举人,然后进京给我考个武状元回来,到时也出去带兵,做我的常遇春。”
  “嗯!”
  杨遇春重重点头,一直以来考武举就是他的梦想,为此拒绝贾大人直接安排他当绿营高官的好意,一心想凭真本事考上武进士。
  现在终于如愿能参加武举,这孩子心里肯定是欢喜的。
  武举考试同科举一样也分县府试,乡试,殿试。
  考中者叫武秀才、武举人、武进士。
  殿试三甲同样叫武状元、武榜眼、武探花。
  相比明代对武举的不重视及武举考试的不确定,清廷对武举极为重视,并大力提倡,考试制度很是严密,录取相对公正,因此民间习武者对参加武举考试趋之若鹜。
  这也使得大量汉人“武英”为清廷所用。
  不过清廷只有武举却没有武学,这让武科相对只重视弓马骑射,于策略几乎是空白,导致大清开国都一百年了连本正规军事教材都没有,不少人还是把《三国演义》当必修课目。
  贾六准备开办的四川绿营子弟武备学堂就是武学,既是武学,肯定要编写相应教材。
  贾六自己能搞个《步兵操典》出来作为新军训练手册,《战争论》、《海权论》什么的也能瞎凑和编出来,左右也就前世信息大爆炸接受到的那些玩意。
  但考虑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,相关教材还是要借鉴下洋鬼子的。
  毕竟这会洋鬼子已经往列强发展了。
  在工业是空白,科技是零的情况下,两世为人也得小步前进,不能一蹦一蹦的,那样容易扯到蛋。
  两个多月前贾六让刘德派人到广东联络天地会,除帮他到澳门采购军械、招募技师外,也负责搜集澳门市面上关于西方军队训练、战术、工业、科技相关的书籍。
  到时翻译一下,结合大清的实际情况,弄几本像样的教材出来并不难。
  说实在的,贾六认为他的新军能达到后世学生军训的水平,武器装备即便是和洋人同等的情况下,也足以让洋鬼子跪下叫贾爸爸了。
  没办法,眼光摆在这呢。
  至于八旗,贾六也没什么好说的,只要给他个三五年发展时间,八旗子弟都得跟着他贾大帅一起开乾清宫的门。
  “去吧。”
  贾六打心眼里喜欢杨遇春这个孩子,甚至是拿这孩子当儿子看的。
  杨遇春点了点头,转身走到门口时,突然转身一脸认真的看着贾六,说了一句:“大人,我要考上武状元给大人带兵的话,将来我可只认二小姐肚子里的孩子,那个格格的孩子我不认。”
  贾六没反应过来,杨遇春已经溜了。
  有点纳闷,这半大孩子什么时候叫媛媛给收买过去了,将来别给他闹出九子夺嫡啊。
  ……
  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。
  好读百书的贾六知道这句话出自《儒林外史》,此书成书于乾隆早期,虽书中背景是明代,但基本却是清朝的写照。
  三年厅官捞上等值一千万人民币的银子,其实对乾隆朝的官员而言真是不多的,能做到这个数的绝对是清官。
  至少,比贾六这个大清忠臣、满洲额驸要清。
  因为,在大清朝能称贪官的起步价得是百万两,这是入门。
  额驸刚刚入门。
  千万两算是够看,上亿两才叫人杰。
  和中堂搞出议罪银后,大清再也不用为缺钱而担心,每年都有等同一半国库的议罪银流入内务府广储司银库,这事说明什么?
  说明大清的官员人人都是忠臣,人人为大清好呗。
  中华五千年,要说哪朝忠臣最多,除了乾隆朝,您甭想找出第二个来!
  泸州知府做了不止三年知府,光送三千两银子外加小东西,捎上两个美女就想同提督大人搭上线,显然太小看提督大人的操守了。
  两娘们折现一万两,你宋知府还别嫌贵。
  也就搁额驸没上过学,人粗俗,说话不喜欢绕弯子才给你直接开了价,换别的大人过来,指不定你宋知府为怎么送礼急出白发来呢。
  有价格都好说。
  第二天贾六还没醒,宋知府的师爷就将银票送了过来,也不多说一个字,直接就在门房那告辞走人了。
  所谓双龙不会面。
  收了钱的提督大人心中有数,送了钱的知府大人心中也有数,以后大家就是朋友了,但军政官员之间,彼此最好还是要保持一定距离的,免得旁人说闲话嘛。
  到了成都,贾六便将收了泸州知府一万三千两银子的事对会长说了。
  “倒是个会办事的。”
  会长直接伸手。
  贾六愣在那里:“什么意思?”
  会长有些不高兴了:“你说什么意思?”
  “你不是清官吗,要什么钱啊。”
  明白过来的贾六白了会长一眼。
  “我办的是你的事,你不出钱我怎么办事?”
  会长将一堆账薄从抽屉中取出摆在贾六面前,“你自己看看,全川九品以上官员一共四千九百六十五人,现在我们的人才五百六十七人,只占全川官吏一成多,这余下八成多要不要花钱?”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